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广州报道
在政策鼓励下,科创公司债市场正迅速扩容。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年内在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简称“科创公司债”)的发行规模已超千亿元,同比增长近30%。从期限看,科创公司债发行期限大多较长,以3年以上为主。
受访人士表示,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不但点燃了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一把火”,而且使竞争格局重构。在抢夺人工智能技术“高地”的关键时刻,金融力量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科创公司债市场迅速扩容。
一季度发行规模超千亿元
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在交易所上市的科创公司债共计发行108只,发行规模合计1042.93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长29.88%。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资深研究员高慧珂认为,科创债自推出后扩容迅速,目前已稳坐公司债券市场创新品种的“顶流”位置。科创债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可引导更多债券市场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丰富科技创新领域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其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科创债市场的发展优化了债市结构,促进多层次市场建设。
“其作为债券市场落实发展‘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创债市场仍具扩容空间,扩容势头依然强劲。”高慧珂表示。
银河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雅坤介绍道,自2021年科创债试点运行以来,科创债市场发展历程大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试点启动阶段,自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发展初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属于双创债框架内,引导优质企业发行科创用途公司债券,其募集资金多用于进行科创领域股权投资或支持产业链升级。截至2022年4月底,该阶段科创债累计净融资258亿元。
二是制度完善与扩容阶段,自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2022年5月,沪深交易所发布科创债指引,明确发行主体需为科技创新相关企业,募集资金严格限定用于科创项目。截至2024年3月底,该阶段科创债累计净融资8564亿元,存量规模为8822亿元。
三是快速发展深化阶段,即2024年4月至今。监管聚焦与融资成本下降推动科创债市场深化发展,该阶段累计净融资7970亿元,存量规模16792亿元。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明确提出优化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鼓励增信工具支持民企发债,并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引导推动投资者加大科创债投资。
中证鹏元的统计显示,科创公司债发行规模占公司债总发行规模的比例不断提升,从2022年5月的4.6%,到2023年的9.5%,再到2024年的15.5%。
另外,从今年已发行的科创公司债来看,发行期限基本在3年以上,票息最高可达到3.7%。今年科创公司债的发行人几乎都是国有企业,90%以上评级AAA,少量高息债券发行人评级为AA+或AA。

债市“科技板”进入加速通道
今年两会期间,科技创新无疑是最热的词汇之一。金融将如何助力科技创新企业,尤其是民营科创企业发展?日前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将创新推出债市“科技板”,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就提出,要“发展科技创新债券”“完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管理机制,鼓励通过创设信用保护工具、担保等方式提供增信支持”。而当前,市场已经有相当规模的科创债发行,具有较强的“类科技板”特征。
不过,目前科创企业发债,虽然较之前已经大幅松绑,但是要求依然较高。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表示,我国已经推出了科创票据、双创债、科创公司债等工具来支持科创企业的融资,与其他企业发债不同,科创票据类往往要求募集资金至少50%用于科创领域。
审核流程上,科创债的部分券种具备审核流程绿色通道,效率更高。地方政府也可能通过贴息和风险补偿来降低科创企业发债的融资成本。不过贺金龙表示,科创企业往往以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为主,因此传统类型的抵押担保能力比较弱,需要三方增信,包括政府担保、第三方担保等;并且由于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发行利率也可能高于传统行业。这类标的往往偏向于专业机构投资者,普通个人投资者参与较少。
实际上,并非所有科创企业都能发债。科创企业发债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占比高。募集资金需专项用于研发、成果转化、设备购置等科技相关领域,不得挪作他用。盈利能力上虽然可以放宽要求,但需展示稳定的现金流或订单储备。负债率通常要求低于70%(不同债券类型有差异),但轻资产企业可适当放宽。评级方面一般要达到AA-及以上,若评级不足,需通过增信措施提升信用。
随着政策东风频吹,贺金龙认为,未来发债市场将呈现 “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 三大主线。
“当前(发债市场)在政策红利与需求驱动下快速发展,未来也将更加多元化。”贺金龙表示,首先,是发行主体的结构多元化,众多民营企业有望通过政策倾斜和供应链工具参与到科创发债的市场。其次,是期限结构多元化,长期债占比有所提升,来匹配10年以上的项目,政府或可通过流动性支持(如定向贷款等)降低企业长期融资成本。第三,是债券品种多元化,除了传统企业的低碳改造,还有更多的主体债券细分,丰富资产类别。第四,是投资群体多元化,未来我国债券有望加入国际指数吸引被动型基金的配置。
贺金龙表示,未来发债市场有望从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成为科创企业最核心融资渠道。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曾衡伟也表示,科创企业发债趋势明朗。展望未来,科创公司债规模将持续扩容,满足科技创新发展的资金需求;期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中长期债券占比将提升;发行主体将愈发多样化,民营企业等也将积极参与;产品创新将不断丰富,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融资选择。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的共同推动下,科创债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科创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